同伴压力的消极作用更不容家长忽视。我看过这样一个新闻:一个16岁的男孩打群架,一时冲动捡起路边的砖头,失手把人给砸死了。警察问他和死者有什么过节,他竟然说自己不认识那个人!而打架的原因,就是为了帮“大哥”教训“仇人”。所谓“大哥”,不过是同校的一个孩子王。这样出事的孩子不在少数,他们冒着被打伤的危险,也不惜去伤害陌生人,就是怕被朋友认为自己胆子小,不够义气。
而据调查,在诱使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中,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同伴影响。有三分之二的吸毒者第一次接触毒品都是受朋友诱导,尤其是熟悉的朋友。在吸毒的未成年人中,又有三分之二的人一开始就知道这是违法的。但在朋友的劝说下,禁不住就开始吸了,怎么诱导呢?很多青少年进入一些娱乐场所,就会被朋友问:“你敢不敢玩‘刺激’?”“你玩还是不玩?”在这样的压力下,他们只有迅速做出肯定的回答,才能被朋友看得起,才能得到群体认同。同伴压力及好奇心,直接把他们推进了深渊。这就是说,对青少年来讲,孤立、被排斥、不合群带给他们的恐惧,远比对毒品带给他们的恐惧还要大!
同伴的拒绝和羞辱,对孩子来说,有时候是比死亡更令他们焦虑的事情。马加爵杀害四名室友,也与他长期被同学排斥,没有一个朋友,内心极度压抑有密切联系。这种心理大人可能很难理解,但对于心哩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孩子来说,却是真实的存在。
所以,家长一定要知道自己的孩子都在接触什么人,和朋友在外面做什么。工作再忙,也要找机会认识一下孩子的朋友,观察孩子和朋友怎么互动,判断是否获得了进步和成长。如果发现孩子在同伴关系中有不良情绪或有害的行为,一定要及时干预,避免孩子越陷越深。事实上,在孩子青春期开始前,家长就要告诉孩子交友之道:友情和爱情有相似之处,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原则,比如坦诚、互助、善良、尊重、妥协等。